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不服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不服
再說袁紹那邊,袁紹也收到了皇帝劉協派人送來的聖旨,著袁紹調派民壯,提供錢糧入京修繕宮城,這個時候,袁紹手下的謀臣們以沮授、田豐為首,力勸袁紹將皇帝劉宏接到冀州供奉。
但是這時候不出意外的審配和郭圖跳出來反對,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說如果袁紹把皇帝接到了冀州之後,頭上多了個皇帝,到時候到底該聽誰的?另外以後做事,動不動就要奏請皇帝,皇帝如果同意還好,如果不同意的話便是抗旨,違背皇帝意願,所以力勸袁紹不要接皇帝到冀州。
正好當初袁紹就極力反對董卓另立劉協為帝,甚至還動過心思,想要廢劉協,另立劉虞為帝,袁紹也自覺要是把劉協接到冀州,君臣見面之後會尷尬,加之自己割據一方,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很爽,憑什麽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盤上,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於是最終袁紹沒有采納沮授和田豐的建議,決定對劉協和這個朝廷置之不理,權當是沒有收到這個聖旨。
當文武百官都同意李琛的建議遷都豫州的時候,城外卻響起了示警的號聲,李琛聽聞之後,隨即立即點兵出城,結果看到城外聚集了將盡兩萬大軍,為首的乃是楊奉和董承還有韓暹等一眾護送劉協東歸的武將。
等李琛提兵出城之後,楊奉派人前來面見李琛,說他們不同意聖上遷都到潁川,雒陽乃是都城,現在雖然殘破,但是如果李琛想要效忠於當今朝廷,以他的財力,完全可以調動大批民夫入京修繕,完全沒有必要遷都到豫州。
李琛當然明白,楊奉他們這些人,是不願意自己把皇帝弄走,於是便告訴楊奉他們,現在聖上已經同意遷都之事,讓他們休生事端,速速退兵而去,否則的話,他就不客氣了。
楊奉雖然有些懼怕李琛,但是看看雙方兵力,李琛這邊留了兩千人馬在城中護駕,只帶了八千步騎,而他這邊則有兩萬人馬,雖然裝備不如李琛軍,但是數量上卻遠超過李琛,故此他還是壯起膽子,決定奮力一搏,就不信李琛能用他八千人馬,破自己兩萬大軍。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準備開仗的時候,城中有人跑出來,傳旨給楊奉、李琛他們,皇帝劉協告知楊奉,他已經同意了遷都之事,說楊奉和韓暹、董承他們護駕東歸有功,不要因為這件事和李琛起了沖突。
但是楊奉和韓暹、董承商議之後,不同意撤兵,最終劉協調停無果,雙方還是展開了一場廝殺。
楊奉犯了一個和很多人一樣的錯誤,錯誤的認為數量優勢可以壓倒李琛,李琛這麽多年行軍打仗,真正占據兵力優勢的機會很少,幾乎可以說絕大部分仗都是以少勝多,因為他走的是精兵路線。
李琛軍的精悍程度,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李琛軍兵將作為常備軍,皆屬於職業軍人,這些人入軍之後,什麽都不用幹,只是專司負責操練和作戰,平時除了休沐的時間之外,每天都必須要風雨無阻的出操,然後吃飽了就接受各種訓練。
所以李琛軍的兵將們,在日日不停的操練之下,想不精銳都難,其戰鬥力絕非是一般普通的軍隊可比的。
楊奉和韓暹、董承他們雖然帶的多是關中兵和西涼兵,楊奉手下還有不少是白波軍的舊部,而白波軍則是黃巾軍舊部,在張角當年起義失敗之後,由郭太、楊奉等人率領著,在白波谷重新起義,自號白波軍,說白了,算是黃巾軍餘孽。
後來郭太戰死,楊奉後來投靠了李傕,成為了李傕的部下,幫著李傕對抗郭汜,但是後來李傕的一些做法,引起了楊奉的不滿,楊奉便謀劃暗殺李傕,但是事敗未能得手,於是楊奉便又叛了李傕自立。
後來楊奉也成了一個可以左右關中局勢的大佬,這次護送劉協東歸,想要擺脫李傕、郭汜、張濟等這些西涼軍閥的控制,好不容易才護送著劉協回到了雒陽,但是轉頭就被李琛摘了桃子。
楊奉這才和李琛反目,但是他卻還是太高估了他和韓暹率領的白波軍舊部以及董承帶的那些西涼兵的戰鬥力。
他們麾下的兵卒,雖然也有不少是老卒,但是畢竟新從關內裹挾來的新卒還是占據著大多數,這一路上他們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當然也就不可能經常操練,故此軍中兵卒素質低下,裝備也十分低劣。
很多兵卒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什麽正兒八經的操練,所以堪稱是一群烏合之眾,當李琛下令主動發動進攻的時候,楊奉和韓暹、董承各自率軍迎戰,可是雙方一交手,他們才知道李琛軍的厲害。
李琛軍簡直就像是一臺高效的戰爭機器,軍心如鐵,兵將們在李琛的指揮之下,如臂使指一般靈活,而且是悍不畏死,加之李琛軍火力輸出能力之強,是他們這輩子都沒遇上過的,李琛軍的箭陣,就如同下暴雨一般的,不要錢似得朝著楊奉他們的軍中拋射箭雨。
面對著如此犀利的箭陣,楊奉、韓暹和董承所部被射的苦不堪言,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好不容易撐到兩軍短兵相接,他們發現李琛軍簡直就是一臺人命收割機,各兵種配合的天衣無縫,一交手之後,就如同割草一般的將楊奉他們那邊的兵卒們給殺翻在地。
緊接著一隊全身如同跟鐵罐頭一般,手持碩長長刀的怪物便從軍中殺出,大刀揮舞之下,阻擋他們的人馬皆碎,可以說是勢不可擋。
楊奉和韓暹等人率領的人馬,面對著李琛軍如此犀利的攻勢,兵力上的優勢半絲都未能發揮出來,反倒是大批新卒看到李琛軍如此兇悍,迅速的崩潰開始臨陣脫逃。
戰場上最忌的就是軍隊出現崩潰,只要沒有及時阻止,那麽當逃兵出現之後,一個帶走十個,十個就能帶走一百個,一百個就能帶走一千個,整個楊奉和韓暹以及董承率領的人馬,面對著李琛軍犀利的攻勢,連一天都未能堅持下來,便被李琛率軍殺了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再說袁紹那邊,袁紹也收到了皇帝劉協派人送來的聖旨,著袁紹調派民壯,提供錢糧入京修繕宮城,這個時候,袁紹手下的謀臣們以沮授、田豐為首,力勸袁紹將皇帝劉宏接到冀州供奉。
但是這時候不出意外的審配和郭圖跳出來反對,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說如果袁紹把皇帝接到了冀州之後,頭上多了個皇帝,到時候到底該聽誰的?另外以後做事,動不動就要奏請皇帝,皇帝如果同意還好,如果不同意的話便是抗旨,違背皇帝意願,所以力勸袁紹不要接皇帝到冀州。
正好當初袁紹就極力反對董卓另立劉協為帝,甚至還動過心思,想要廢劉協,另立劉虞為帝,袁紹也自覺要是把劉協接到冀州,君臣見面之後會尷尬,加之自己割據一方,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很爽,憑什麽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盤上,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於是最終袁紹沒有采納沮授和田豐的建議,決定對劉協和這個朝廷置之不理,權當是沒有收到這個聖旨。
當文武百官都同意李琛的建議遷都豫州的時候,城外卻響起了示警的號聲,李琛聽聞之後,隨即立即點兵出城,結果看到城外聚集了將盡兩萬大軍,為首的乃是楊奉和董承還有韓暹等一眾護送劉協東歸的武將。
等李琛提兵出城之後,楊奉派人前來面見李琛,說他們不同意聖上遷都到潁川,雒陽乃是都城,現在雖然殘破,但是如果李琛想要效忠於當今朝廷,以他的財力,完全可以調動大批民夫入京修繕,完全沒有必要遷都到豫州。
李琛當然明白,楊奉他們這些人,是不願意自己把皇帝弄走,於是便告訴楊奉他們,現在聖上已經同意遷都之事,讓他們休生事端,速速退兵而去,否則的話,他就不客氣了。
楊奉雖然有些懼怕李琛,但是看看雙方兵力,李琛這邊留了兩千人馬在城中護駕,只帶了八千步騎,而他這邊則有兩萬人馬,雖然裝備不如李琛軍,但是數量上卻遠超過李琛,故此他還是壯起膽子,決定奮力一搏,就不信李琛能用他八千人馬,破自己兩萬大軍。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準備開仗的時候,城中有人跑出來,傳旨給楊奉、李琛他們,皇帝劉協告知楊奉,他已經同意了遷都之事,說楊奉和韓暹、董承他們護駕東歸有功,不要因為這件事和李琛起了沖突。
但是楊奉和韓暹、董承商議之後,不同意撤兵,最終劉協調停無果,雙方還是展開了一場廝殺。
楊奉犯了一個和很多人一樣的錯誤,錯誤的認為數量優勢可以壓倒李琛,李琛這麽多年行軍打仗,真正占據兵力優勢的機會很少,幾乎可以說絕大部分仗都是以少勝多,因為他走的是精兵路線。
李琛軍的精悍程度,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李琛軍兵將作為常備軍,皆屬於職業軍人,這些人入軍之後,什麽都不用幹,只是專司負責操練和作戰,平時除了休沐的時間之外,每天都必須要風雨無阻的出操,然後吃飽了就接受各種訓練。
所以李琛軍的兵將們,在日日不停的操練之下,想不精銳都難,其戰鬥力絕非是一般普通的軍隊可比的。
楊奉和韓暹、董承他們雖然帶的多是關中兵和西涼兵,楊奉手下還有不少是白波軍的舊部,而白波軍則是黃巾軍舊部,在張角當年起義失敗之後,由郭太、楊奉等人率領著,在白波谷重新起義,自號白波軍,說白了,算是黃巾軍餘孽。
後來郭太戰死,楊奉後來投靠了李傕,成為了李傕的部下,幫著李傕對抗郭汜,但是後來李傕的一些做法,引起了楊奉的不滿,楊奉便謀劃暗殺李傕,但是事敗未能得手,於是楊奉便又叛了李傕自立。
後來楊奉也成了一個可以左右關中局勢的大佬,這次護送劉協東歸,想要擺脫李傕、郭汜、張濟等這些西涼軍閥的控制,好不容易才護送著劉協回到了雒陽,但是轉頭就被李琛摘了桃子。
楊奉這才和李琛反目,但是他卻還是太高估了他和韓暹率領的白波軍舊部以及董承帶的那些西涼兵的戰鬥力。
他們麾下的兵卒,雖然也有不少是老卒,但是畢竟新從關內裹挾來的新卒還是占據著大多數,這一路上他們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當然也就不可能經常操練,故此軍中兵卒素質低下,裝備也十分低劣。
很多兵卒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什麽正兒八經的操練,所以堪稱是一群烏合之眾,當李琛下令主動發動進攻的時候,楊奉和韓暹、董承各自率軍迎戰,可是雙方一交手,他們才知道李琛軍的厲害。
李琛軍簡直就像是一臺高效的戰爭機器,軍心如鐵,兵將們在李琛的指揮之下,如臂使指一般靈活,而且是悍不畏死,加之李琛軍火力輸出能力之強,是他們這輩子都沒遇上過的,李琛軍的箭陣,就如同下暴雨一般的,不要錢似得朝著楊奉他們的軍中拋射箭雨。
面對著如此犀利的箭陣,楊奉、韓暹和董承所部被射的苦不堪言,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好不容易撐到兩軍短兵相接,他們發現李琛軍簡直就是一臺人命收割機,各兵種配合的天衣無縫,一交手之後,就如同割草一般的將楊奉他們那邊的兵卒們給殺翻在地。
緊接著一隊全身如同跟鐵罐頭一般,手持碩長長刀的怪物便從軍中殺出,大刀揮舞之下,阻擋他們的人馬皆碎,可以說是勢不可擋。
楊奉和韓暹等人率領的人馬,面對著李琛軍如此犀利的攻勢,兵力上的優勢半絲都未能發揮出來,反倒是大批新卒看到李琛軍如此兇悍,迅速的崩潰開始臨陣脫逃。
戰場上最忌的就是軍隊出現崩潰,只要沒有及時阻止,那麽當逃兵出現之後,一個帶走十個,十個就能帶走一百個,一百個就能帶走一千個,整個楊奉和韓暹以及董承率領的人馬,面對著李琛軍犀利的攻勢,連一天都未能堅持下來,便被李琛率軍殺了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